20世紀90年代,我們還走在鄉間的小路,住在綠磚紅瓦的房子,坐著感覺超級拉風的綠皮火車,頭頂還有幾臺風扇在搖曳,在那時,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過上的最豪華、舒適的日子。
時光輪轉、歲月如梭、已到2018年的今天,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中國砥礪奮進的五年,在新一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凝心聚力、奮勇向前的帶領下,取得了一些過去沒有取得的成就、辦成了一些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情,一系列的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網、中國港,無數個中國符號匯聚成一股中國風,將中國織成一個蜘蛛網、更加緊密,更加團結,引領中國走向更加繁榮、富強。
中國橋:
浙江舟山跨海大橋、西堠門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北盤江大橋、果子溝大橋、廈漳跨海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天興洲大橋(公鐵兩用斜拉橋跨度世界第一)、南京長江大橋(在建和已經建好的就突破了一百座)、大勝關大橋(全球第一座六線鐵路大橋)......西部大山里的中國橋,打通了曾經的偏遠斷點。它們讓中國的經濟血脈變得更加暢通,一座座中國橋重塑著中國經濟地理的新標志,一條條中國路勾勒出中國經濟運行效率的新版圖。
中國路:
京新高速,世界上穿越沙漠戈壁最長的高速公路;鶴大高速,春天、秋天領略完全不同的風景;川藏公路北線,雀兒山隧道貫穿曾經山鷹都飛不過的山峰,現在十分鐘就能翻越。十三萬一千公里的中國高速公路網,總里程世界第一,2020年中國高速公路將達到十五萬公里。
中國車:
讓中國奔跑起來的還有中國車,它們正在給經濟換裝新引擎。
這是中國第一列標準動車組“復興號”,一列標準動車的動車組分為車體、轉向架、總裝三部分,三條生產線上,一萬四千名工人,要安裝列車上七千一百多種、總計五十五萬多個零部件,他們能夠做到0差錯,“復興號”設計的高速動車組,二百五十四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到了84%。牽動變流器是復興號的心臟,一個牽引變流器有一千一百五十二個GBT芯片,這種能讓高鐵平穩運行的芯片,三十多年來一直被少數制造強國壟斷,三年前、中國取得突破。投入運營的復興號,時速高達三百五十公里,從北京到上海由原來的20小時縮短僅僅4小時,中國車,已成為中國“創時代”的新標志。
海南環島高鐵,是列車與大海的美麗邂逅;蘭新高鐵,盡覽雪山草場映襯下的西部風情;哈大高鐵,中國最北端的“極地特快”;京津高鐵,成就三十分鐘城市圈;京廣高鐵,八小時甚至可以體驗四季變換。
登上最美鐵路,領略大美風光,車輪滾出一副嶄新的中國畫卷,穿越繁華都市,縱橫田野阡陌,二萬五千公里的中國高鐵總里程超過第二位至第十位國家的總和,其中近六成都是這五年建成的。2030年,一個八縱八橫總規模約四萬五千公里的高速鐵路網,將彰顯中國鐵路建設的新驕傲。
中國港:
全球第一大港、上海洋山港四期已投入運營,這里的生產控制只要九個人,十臺岸橋,三十二臺軌道吊碼頭和堆場就像一個巨大的棋盤,一百三十輛自動導引運輸車會根據地下埋藏的六萬一千一百九十九根磁釘感知自己的位置,并按照實時裝載需要和路況選擇最經濟的路線,智能碼頭作業效率可以提升至少30%,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超級的超級大港中國已經包攬了七席。
寧波舟山港,2016年刷新吞吐量記錄,成為全球第一個九億噸大港;蘇州港,內河第一大港,將海河連運,在這里的內河吞吐量增速位列全球之首;上海港,年吞吐量已突破四千萬標準箱。廣州、深圳、香港,三個國際深水良港緊緊相連。
巨輪遠航,向海而生 從海洋回望內陸, 縱橫跨越中國版圖的一個個超級工程,正在繪制中國資源調度的鴻篇巨制。
中國網:
一千千伏特高壓工程,連接著上千公里外的西部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僅這五年,中國投運的世界級特高壓工程就有十二個,還有八個正在建設。進入二十一世紀,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二百九十九萬個基地,8.9萬用戶中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光纜線總長已達三千零四十一萬公里。
振華30:
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中國自主建造,長度超過297米,寬度58米,排水量接近25萬噸的龐然大物,體重超過了全世界所有現役航空母艦,港、珠、澳大橋經過12年完成接頭安裝。
南水北調: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從南到北搬運了七百七十個西湖,已有超過一億人收益,地下水開采因此減少了八億立方米。
西氣東輸:
西氣東輸二線已經全線投產,近兩萬公里的天然氣管網覆蓋全國十七個省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四億中國百姓用上了清潔能源。
FAST望遠鏡: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幾億光年外的太空聲音,FAST只用52秒就能聽到。
全球最大的海上鉆井平臺“藍鯨2號”、“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C919大飛機、蛟龍號,可燃冰的持續安全開采;創新驅動發展,展現了一個國家邁向科技強國的奮進腳步。
在最鮮活的生活中,人們觸摸到這五年一個個圓夢工程給中國社會帶來的改變,這些改變堅強有力,迅猛而又溫暖的鑄就著,這個國家前行的每一個腳步。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 、中國港、中國網、成就十三億人民福祉的中國夢已觸手可及,驅動著中國復興的創新引擎,正全速前進。
世界并不和平,而我們身處于和平的中國,國家的強大實力就是我們堅強的后盾,無論何時何地,有一種驕傲叫“我來自中國”,有一種幸運叫“我是中國人”,有一種安全感叫“我在中國”!
市場部 吳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