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登臺
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重陽節,杜甫在夔州寫下《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痹娙烁锌畷r間流逝,自己昭華已去、潦倒多病,也對安史之亂后的國家和社會的命運深深擔憂。他也許沒有料到,大唐盛極而衰,中華文明也成高峰,宋元明清,大體上是走下坡路。
一千多年后的清末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萬園之園”圓明園繼1860年被英法聯軍火燒之后再遭劫掠,終成廢墟。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一簽再簽,中國被列強瓜分,成為半殖民地,中華文明像巨人一樣轟然倒地,奄奄一息。
新中國
很多電影都有這樣的情節,主人公面臨困境,生死關頭,會出現蒙太奇畫面,比如回憶他最留戀的人,或者人生某個時刻,比如小時候。1900年6月,敦煌莫高窟藏經洞重現天日,讓危難時刻的中華文明回憶起漢唐時的壯年盛景。
在八國聯軍攻入京城時,京師團練大臣王懿榮偕夫人與兒媳投井殉節。殉國的王懿榮是一位金石學家,泛涉史書的他前一年(1899年)抓藥時發現在一種叫“龍骨”的藥材上好像刻有文字,他托人廣泛收集,研究后,他認為這些文字為商代的甲骨文。倒地的中華文明這時似乎還聽見了嬰兒的啼哭聲,看到了自己的嬰童時期。
中華文明再一次顯示了生命的韌性、展現了卓絕的求生意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投入到救亡圖存中,清政府的維新失敗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也失敗了,但失敗并非沒有意義,社會劇烈變化、民眾觀念日新。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民族革新運動,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1921年,中國共產黨舉起了革命的旗幟,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
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毛主席向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新紀元,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70年來的路途并不平坦。經過對外抗美援朝、建國初期的恢復建設,新中國立住了腳、生了根;在探索建設的道路上,我們經受了十年文革的考驗,用改革開放開啟了新時代,并再次融入世界;70年后的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中國的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歷了曲折和坎坷,我們笑了,奮斗的汗水和淚水都在這笑里面。
在路上
明弘治年間,不滿二十歲的王守仁,受大學者婁諒啟發,開始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為了踐行“格物致知”,他“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結果一無所獲,人卻病倒。1506年,王守仁因上疏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經歷了艱難困苦,遠離權力中樞,山水荒蕪之間,他逐漸認識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并逐步形成了以“致良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心學”體系。今天我們敬仰陽明先生立德立言、創新“儒學”以及平江西、平叛亂、督兩廣的偉大功績,但理學心學之辨本就深細,金戈鐵馬也已遠去,唯勇敢踐行心中的良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清末1894年(甲午戰爭那一年),41歲的南通張謇終于得中一甲第一名狀元。不過目睹甲午戰敗、百日維新失敗的他漸漸遠離官場,走上“實業救國”之路。1896年,他去上海為新建的大生紗廠籌資,結果四處碰壁,連回通州的路費也沒有。山窮水盡的他只好在上海四馬路賣字賺路費。大生紗廠最終辦成了,并逐步發展壯大,為提供棉花,成立了通海墾牧公司,在蘇北沿海諸地開墾荒地、種植棉花。張謇先后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個學校,以超前的眼光規劃建設南通城,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雖然1922年的棉紡織業危機,導致他的事業全面崩盤。他留下的近代工業的根基,也留下了實踐精神,“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故踴躍從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鄙人辦事,亦本此意。”
去年底,華為首席財務官、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逮捕扣留,今年5月,建司30多年的華為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名單,禁止相關企業向華為出口技術和設備,華為經受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處在中美貿易爭端的風口浪尖上,華為改變了過去低調的作風,向世界媒體敞開了大門,并首次接受央視采訪。難能可貴的是,任正非的克制和清新,克制的是他說“感謝國家對公民權利的維護,我相信法律,只是需要時間”,“她可以學個監獄博士”;清醒的是,每次接受采訪他說企業最多的還是以客戶為中心,他“不擔心華為,我們一定能夠度過難關”、“國家不需要犧牲利益換取華為的利益”,“我不需要支持,每個人把自己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反而每次都強調基礎科學的研究、基礎教育的開展,因為這些不僅決定華為的未來,也影響中國的未來。
秋天的天空湛藍高遠,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述說著過去的故事,指引著未來的夢想,腳下的路一直延伸到遠方。
行政部 楊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