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產業的深度發展,環保企業的中流砥柱力量日益彰顯。在兩會召開的前夜,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呼吁,環保企業應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強化自身能力建設,自主研發創新技術形成核心競爭力,并進一步完善環境服務價格調整機制,提供優質高效環境服務。
環保企業骨干力量爆發 或成環境污染深化治理主角
3月1日,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舉辦的媒體見面會上,商會企業共同呼吁加強行業守法和公平競爭,為社會提供好的環境產品和環境服務。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兼總裁趙笠鈞介紹說,環保行業已有上市公司近百家,其中10余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環保板塊市值近萬億元,這些企業成長為中國環境治理的骨干力量。
“環保企業應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強化自身能力建設,自主研發創新技術形成核心競爭力,持續改進運營管理能力和效率,以優質高效的環境服務筑起生態環境的防線,幫助我國深化環境污染治理?!彼f。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執行會長、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黃曉軍倡議,業界同仁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不偽造監測數據,不協助篡改刪除污染排放數據,抵制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堅守道德底線;推動環境監管體系建設,保障環境產品和工程服務的質量,嚴格按照環境法律法規標準建設環保治理設施,確保污染治理達到國家和地方相關環保要求。
今年“兩會”期間,環境商會將提交《關于提高垃圾焚燒折算電量上限280千瓦時的提案》和《關于推進環保領域PPP項目實施的提案》,推動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政策完善和環保類PPP項目進展。
據了解,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根據2012年的政策,每噸生活垃圾折算上網電量暫定為280千瓦時。而隨著垃圾處理行業前端分選、垃圾焚燒裝備技術的提升和環境管理技術升級,單位垃圾發電量總體增加。很多企業僅僅依靠垃圾本身熱值,每噸垃圾發電量就遠遠超過此上限。這種計價方式導致項目平均電價逐漸下降,已不適應產業實際發展現狀。
因此,環境商會建議,取消每噸生活垃圾折算上網電量上限為280千瓦時的規定,推動垃圾發電企業精細化和規范化運行管理。
在環保PPP領域,我國雖然已進入落實推進和調整改進的重要階段。但仍存在環保項目質量不高,招標程序及文件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弱,重建輕運,邊界劃分不科學,地方政府融資及償債能力風險大,契約精神不強等問題。
環境商會建議,進一步完善環境服務價格調整機制,推動建立環保產業基金,完善項目招標投標監督管理機制等。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