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突然爆紅的“新詞”其實并不新鮮。
早在2010年,修習瑜伽多年的山下英子從瑜伽行法哲學“斷行、舍行、離行”中提煉出“斷舍離”的物品管理方法。當時她以“雜物管理咨詢師”這一特殊職業出版了居家收納書籍,很快她的理念就得到廣泛關注和熱烈回響,“斷舍離”這個詞還牛氣哄哄的獲得當年度日本流行語大獎提名。
山下老師隨后將這種思維邏輯拓展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并積極參與各種宣傳推廣活動。2014年,簡體中文版的《斷舍離》正式登陸中國大陸,很快占據暢銷圖書榜,熱度不斷延燒,引發都市精英人群的廣泛討論。
所謂的"斷舍離"既是一種減法思維:
斷——斷絕不需要的
舍——舍去多余的
離——脫離執念
從最表層的生活物品管理,到人際關系、人生態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用“斷舍離”的觀念進行內省,最終丟掉執念、平衡欲望,回歸簡約自由的精神狀態,收獲輕松豐沛的人生。簡單的說,“斷舍離”就是教你摒棄過多誘惑,將有限的精力投注到切實需求的人事物中,在欲求無限的人生鋼絲索上輕盈前行。
人生無法將一切握在手中,所以我們需要"斷舍離"
除了少數開掛人士,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是只能攜帶一個旅行箱的旅程。我們可以憑借努力把路上看到的任何東西裝進行李箱,比如化妝品、書、錢、戒指、工資卡……可一旦旅行箱塞滿,再好的東西也不能帶著上路。此時,“斷舍離”能將你從選擇障礙癥中解救出來,不再糾結。
"斷舍離"key word:“我”、“現在”、“需要”
傳統的物品收納方法大多是在盡量不減少物品數量的基礎上,花費大量時間、空間、勞力、精力進行整理。而“斷舍離”提出將“我”放在主體位置,以“我,現在,要不要用”3個詞為判斷標準,思考當前環境中“我”與欲望(對事物的強烈向往,包括物品、人際關系、情感需求等)的關系,由此對欲望進行簡化、取舍。
一定要澄清:不要誤會,"斷舍離"不是苦行僧般的生活
提起“斷舍離”,大家很容易聯想到對各種欲望苦苦壓抑的嚴苛人生。事實上,這是對“斷舍離”的片面解讀。山下老師從沒把欲望當做毒藥,相反她認為“有些欲望和生存力緊緊聯系在一起,丟棄所有的欲望,就相當于放棄生存的樂趣”。吃一頓美食、看一場演出、買一件心心念念的美麗衣裳都是生活在不可缺少的“小確幸”。但如果不經過篩選,什么都想要,生產幸福感的欲望就會變成沉甸甸的執念,拖垮整個人生。
那么問題來了:實際運用中,我們該如何“斷舍離”,與欲望和平共處?
斷— 足夠自信才能夠果斷
“斷”即斷絕生命中不需要的。
KEY:大多數人都抱著不安和恐懼生存,他們害怕失去、常常陷于求不得的不安中,因此總想把所有東西都抓在手中,自然沒有底氣拒絕不需要的東西。要充分了解自身需求,有足夠的自信能判斷出需要什么,可以承擔判斷失誤的風險,在選擇時才能果斷拒絕不需要的。
初級階段:拒絕你不需要的物品
身為女人,總有無數的理由買買買,“超便宜”、“好可愛”、“大家都說贊”……隨便一個理由,都能讓你秒變“剁手黨”。STOP!快拋棄這種想法,買東西只有一個理由:“我需要”。只有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才有掃貨價值,要不然買回來也只會在角落積灰,侵占寶貴的生活空間。
刷卡之前問問你的心:
◎它真的有用嗎?
◎買回來大概會用幾次?
◎雖然它很好,但適合我嗎?
◎家里是不是已經有功能類似的產品?
進階課堂:摒棄你不需要的知識
老話說有備無患、技多不壓身。但現實是時間有限,就算有哆啦A夢的記憶面包,光是記下所有資訊可能就已經撐死,更別提深入消化學習了。因此是在信息大爆炸的現在,我們更要學會吸收“對我最有用”的知識。
舉個簡單的例子,女性最關心的“身材大事”常有各種理論知識和層出不窮的新方法。如果一個個試下來,估計會成為瘦不下來的減肥達人。最靠譜的做法是篩選出科學健康的方法,并堅持下去。
終極奧義:放棄對你無益的人/感情
有些只想索取能量的人總想進入你的生活,有些充滿誘惑力卻暗含危機的感情總在心里萌動。小心,一旦放任入侵,他們就會伺機在你的心里種下負能量的種子,不停地釋放灰暗情緒、制造各種麻煩。此時,就算雙商爆表也很難驅逐他們。所以,建立一段關系或情感之前,要判斷你需不需要、對于你他有沒有價值,評估他們是否會增加生命里的問題、消耗你的正向能量。

舍— 斬斷寂寞才能扔的徹底
“舍”即舍去生命中多余的。
KEY:舍棄需要勇氣和大智慧。因為“倉鼠黨”大多有一個寂寞的心,就算整個空間亂糟糟的,他們也會把無用的、多余的事物當做過冬的糧食,死死摟在懷里。另外,“倉鼠黨”還是個糊涂蛋,他們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么、適合什么,只好都屯起來,想著“萬一哪一天用得上呢”。
初級階段:丟掉你用不上的東西
“丟掉太浪費”、“也許還有別的用處”、“過期一兩天應該沒事吧”……別再抱著此類想法,這不是勤儉而是傻!任何東西用不上,屯著就是占地方、還會破壞你親手布置的室內景觀。而且大多數物品都有保質期,一旦過期可能存在各類風險。就算沒有過期的物品也應當定期清理,以“我,現在,需不需要”為標準,不需要的東西及時轉手或者處理掉,以免錯過最佳使用期限。
聰明收納定時整理:
◎每天要用的零碎物品用盒子裝著放在顯眼的地方
◎不常用但是必備的物品放在密封的盒子里,外面貼上物品名和保質期,每月定時清理
進階課堂:清理過時的信息
很多人都曾以為,畢業后能遠離課堂和考試。可惜,這年頭知識更新的速度趕得上每年的潮流變化。特別是現在謠言黨盛行,今天新鮮出爐的資訊,可能明天就被打臉辟謠了。信息更新得遲一些,原本準備拿到社交場合顯擺的談資可能就會變成隔夜冷笑話。涉及工作的專業知識更是要時時更新,刪除過時資訊,才能讓你走在行業前端。
終極奧義:放下已經結束的事/人
很多時候,理智告訴我們某件事情已經結束、某個人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分道揚鑣,但心里依然有所留戀。就像一直挪動椅子,看了四十多次日落的小王子。事實上,已經過去的事或人,不管它曾帶來傷痛還是幸福,都值得懷念卻不能沉溺。
轉換情緒的技巧:
◎積極尋找新的開始
◎暫時脫離舊環境
◎向他人傾訴
離— 拒絕執念才有好心態
“離”即脫離執念。
KEY:執念=過度完美主義=極端強迫癥=不斷加量的人生。當斷不“斷”、應舍不“舍”的人生很容易就產生執念。這類人像故事里不停遇到西瓜、玉米、芝麻的小孩,區別在于他們什么都不舍得放手。最后明明擁有一大堆東西,卻不堪重負,幸福指數直線下降。他們是亟需減法的不快樂星人。
初級階段:放過快爆倉的家
把家里塞得滿滿的真的很幸福嗎?快醒醒!衣櫥大半塞著過季服裝,哪天早起套錯衣服,時尚達人也要變成時尚災難。更別一片凌亂的化妝品、護膚品,同批購買的東西可能有些已經過期卻搞不清楚,生生把護膚神器變成毀容利器。記住,雜亂的家居環境只會降低生活品質,趕快用“我,現在,是不是需要”的黃金法則整理一下吧!
收納整理原則:
◎了解自身需求
◎過期物品記好保質期
◎設定時間定期清理
進階課堂:“超負荷”的身體需要全面“斷食”
執念太重的人總會對自己“下狠手”,為了健康美麗保養身體,最后卻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像是各類護膚品一起上,超出肌膚所需營養,保養過度;減肥計劃苛刻到極限,身體根本吃不消,到頭來越減越肥;關心各種身體保健資訊,家里弄得像無菌室,抗菌過度造成免疫力下降……快別再折騰了,鐵打的身體也吃不消,現在最需要的是全面“斷食”,給身體減負。
身體“斷食”原則:
◎循序漸進,漸漸減少“保養”身體的步驟,不宜一下用力過猛
◎讓身體徹底休息幾天,放棄一切“保養”手段
◎“斷食”2-3天后,逐步恢復到正常的保養狀態
終極奧義:丟掉恐懼才能放下執念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對人生的不信任、對自身不自信誘發的恐懼心理,及對自我的不了解是導致執念過重的重要原因。要學會用“信賴和希望”去置換心里的“恐懼和不安”,負面情緒消減后,心里的執念自然會淡化,想要達成“斷舍離”的輕松狀態也會簡單許多。
當我們擁有得越來越多,你還能準確判斷出自己是否在人生旅途中超負荷行走嗎?從扔東西開始吧,讓“斷舍離”幫助我們在獲得和放手中選擇,舍棄執念輕裝簡行。
品牌建設部 楊國松 轉自網絡